圆桌讨论 |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导读

北京.漫读会本期阅读书目是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,该书赢得过普利策奖,是美国图书馆借阅率最高的书,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。1962年,被改编成同名电影,获第25届奥斯卡三项大奖。

 

是什么赋予了这本书如此长久的生命力?

 

该书讲述了一名白人律师在当时黑人备受歧视的社会时代背景下,坚持为一名被诬告的黑人辩护的故事。这本书生动地诠释了正义与良知,对弱者的善与人性的温情,人们追求正义、善良这些美好品质的决心。

 

本期书目推荐人--Henderson教授曾饱含深情地推荐该书并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:本书作者--哈珀·李在一个1965年的圣诞节应邀到一家犹太人朋友(Michael and Joy Brown)家里过节。在拆礼物环节,犹太朋友从圣诞树上取下一张卡片递给李。李打开卡片后看到了一行足以让她泪流满面的字:“我们将资助你用一年的时间写完你的书。” 在阿拉巴马大学攻读法律专业的Lee在完成学业前的6个月时来到纽约,一边担任航空订票员,一边开始文学创作。朋友的资助让Lee得以全职完成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的创作。

 

作者生平 

•   1926年,出生于美国南方一个小镇。

•   1960年,发表人生中第一篇小说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,获当年度普利策小说奖。

•   2007年,被时任美国总统授予自由勋章。

•   2015年,出版小说《设立守望者》--该书被视为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续篇。

•   2016年,辞世于家乡阿拉巴马州,享年89岁。

今天就带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探讨本书。首先,请先欣赏书中一些耐人寻味的句子:

 

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他们想看的,听到的也是他们想听的。

在于别人相处之前,我得先跟自己相处。唯一一件不会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事是人的良心。

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,但你不该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。无论你是否对家人心存感激,家人一直都是你的牵绊。而你对家庭丧失感激之情时,会让你看上去很愚蠢

除非你从别人的观点考虑问题—在你钻进别人的身体里四处游荡之前,你绝不会真正了解他。

 

本期读书会讨论主题如下:

  1. 对人性和良知的拷问:什么是良知?它对规范人们日常行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?它的对立面是什么?如何从这种对立的存在阐述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冲突和矛盾?请举例说明。

  2. 看待成长和教养的视角:何为成长?你对教养的本质是如何理解的?换言之,教养的意义何在?何为有效教养?

  3. 关乎种族和平等的思考:平等这一概念如何界定?种族冲突带给我们哪些启发?请举例说明。

 

以下是一些适用于讨论的礼貌用语,以供借鉴:

  • 我明白你的观点,然而……

  • 你说的观点很有趣……我还有一个观点 

  • 我想提出一个不同的想法,或观点…… 

  • 我听到了你所说的。我想再补充一下…… 

  • 基于***的观点,我想说…… 

 

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“88部塑造了美国的图书”之一,于2006年被大英图书馆评为一生必读书首位,排在《圣经》前面。该书作者用一则简单的故事,拷问着人性的自私和狭隘,将非理智而引发的荒诞活生生、血淋林的展现给所有人,一代又一代,白纸黑字,毫不留情地钉在人类道德价值的耻辱柱上。

 

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:"勇敢并不是一个人手中拿着枪,而是在你动手之前你已经知道自己会输,但依然会动手,而且无论如何会坚持到底。"

 

责编:彭蕾, 刘浩然